腸息肉是否需要手術主要取決于息肉大小和病理類型。直徑超過10毫米、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通常建議手術切除,較小且為炎性息肉可暫觀察。

腸息肉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內鏡下切除、開腹手術和定期隨訪三種。內鏡下切除適用于直徑小于20毫米的息肉,常用方法包括圈套器電切術和內鏡黏膜切除術。開腹手術適用于巨大息肉或癌變風險高的病例,具體術式有腸段切除術和腸造瘺術。直徑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可每3年復查腸鏡。

息肉癌變風險與三個因素密切相關。病理類型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達20%-30%,絨毛狀腺瘤風險更高。直徑大于10毫米的息肉癌變風險增加5倍以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癌變概率接近100%。
內鏡切除后可能出現兩種常見并發癥。術后出血發生率約1%-3%,多發生在切除后24小時內。腸穿孔發生率約0.1%-0.3%,與息肉基底寬度呈正相關。術后需禁食24小時,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5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有息肉病史者復查間隔縮短至1-3年。日常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控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需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