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的高發人群主要集中在衛生條件較差、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傳播與密切接觸和免疫狀態密切相關。

麻風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五類:一是長期與未經治療的麻風病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接觸頻率越高感染風險越大;二是生活在麻風病流行區的貧困人口,這類人群往往存在營養不良、居住擁擠等問題;三是免疫缺陷人群,包括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四是從事麻風病患者診療工作的醫務人員,需特別注意防護;五是遺傳易感人群,部分基因型對麻風桿菌更易感。

麻風病早期表現為皮膚出現不痛不癢的淺色斑塊,可能伴有局部感覺減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周圍神經粗大、肌肉萎縮等癥狀。晚期可導致永久性畸殘,包括爪形手、垂足等。

預防措施包括改善居住環境、加強營養、避免與未經治療的患者密切接觸。流行區居民可接種卡介苗提高免疫力。出現可疑癥狀時應盡早就醫,早期規范治療可完全治愈。目前采用聯合化療方案,常用藥物包括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