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可通過盆底肌鍛煉、子宮托放置、雌激素軟膏等方式治療,通常由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盆底組織退化、絕經(jīng)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結締組織薄弱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鍛煉:
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每日收縮肛門及陰道肌肉100-200次,分3組完成。生物反饋治療可輔助定位肌肉群,配合瑜伽球訓練提升協(xié)調性。堅持3個月以上可改善輕度脫垂癥狀。
2、子宮托使用:
硅膠環(huán)形子宮托適用于Ⅱ度脫垂患者,需每日取出清洗。子宮托能機械性支撐子宮位置,但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陰道黏膜潰瘍,需配合陰道保濕劑緩解摩擦。

3、雌激素治療:
雌三醇軟膏局部涂抹可改善陰道黏膜萎縮,普羅雌烯陰道片每周2次增強組織彈性。口服替勃龍適用于絕經(jīng)后患者,需監(jiān)測乳腺及子宮內膜變化。
4、病因控制:
子宮下垂可能與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壓增高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腰骶墜脹、排尿困難等癥狀。控制體重、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可減少腹腔壓力對盆底的沖擊。
5、手術評估:
Ⅲ度脫垂伴膀胱膨出需考慮陰道封閉術,年輕患者可選擇骶棘韌帶固定術。術后需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3個月,預防網(wǎng)片侵蝕等并發(fā)癥。

日常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游泳和快走鍛煉核心肌群,使用坐浴緩解會陰水腫。癥狀加重時需復查盆底超聲,排除隱匿性尿失禁等合并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