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腸梗阻的癥狀可能由腫瘤壓迫、腸腔狹窄、腸道功能紊亂、炎癥反應、神經浸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排便排氣停止、腹部包塊等癥狀。
1、腹痛:腫瘤生長導致腸腔狹窄或完全阻塞時,腸道內容物通過受阻,腸壁平滑肌強烈收縮引發陣發性絞痛。疼痛多位于中下腹,程度隨梗阻進展逐漸加重,可能伴隨腸鳴音亢進或減弱。

2、腹脹:腸道內容物積聚使腸管擴張,腹部膨隆呈進行性加重。觸診可發現腹部張力增高,叩診呈鼓音。晚期可能出現腸型或蠕動波,與腸壁缺血壞死相關。
3、嘔吐:高位梗阻早期出現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或膽汁樣液體;低位梗阻嘔吐出現較晚,可吐出糞樣物。反復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4、排便異常:完全性梗阻表現為肛門停止排便排氣,部分梗阻可能仍有少量稀便排出。腫瘤侵犯直腸時可能伴隨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直腸刺激癥狀。
5、全身癥狀:長期梗阻可引發發熱、心率增快等感染征象,晚期出現消瘦、貧血等惡病質表現。腹部觸診可能捫及固定壓痛包塊,提示腫瘤浸潤或腸穿孔風險。

癌性腸梗阻患者需立即就醫,通過禁食、胃腸減壓等基礎治療緩解癥狀,同時結合影像學評估梗阻程度。日常護理需關注腹部體征變化,記錄嘔吐物性狀與排便情況。飲食選擇低渣流質,避免豆類、高纖維食物刺激腸蠕動。適當按摩腹部促進腸鳴音恢復,但需避免劇烈活動導致腸扭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