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與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兩種不同病理進程的肝臟功能失代償狀態,核心區別在于病程進展速度和誘因差異。
慢性肝衰竭通常由長期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逐漸發展而來,表現為肝功能持續惡化超過6個月。其病理基礎是肝細胞長期受損導致代償能力喪失,典型癥狀包括持續性黃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礙和肝性腦病。治療以長期管理為主,包括限制蛋白質攝入、利尿劑控制腹水、乳果糖改善肝性腦病等,嚴重者需考慮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指在慢性肝病基礎上短期內通常4周內出現急性肝功能惡化,多由感染、酒精復飲或藥物中毒等誘因引發。其特點是膽紅素迅速升高≥5mg/dL合并凝血功能障礙INR≥1.5,可伴隨多器官衰竭。治療需緊急處理誘因,如抗病毒治療乙肝活動、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時需人工肝支持或緊急肝移植評估。
關鍵鑒別點在于:前者呈漸進性發展,后者為慢性基礎上的急性打擊;前者治療側重長期維持,后者需緊急干預誘因。兩種狀態均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