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骨髓炎是發生在頜骨骨髓、骨皮質及骨膜的化膿性炎癥,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該病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類型,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繼發于牙源性感染、外傷或血行播散。

病因與發病機制
1. 牙源性感染:齲齒、牙周炎等未及時治療,細菌通過根尖孔侵入頜骨。
2. 外傷因素:頜骨骨折或手術創口污染,導致病原體直接侵入骨髓腔。
3. 血源性感染: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灶如中耳炎、扁桃體炎經血液循環擴散至頜骨。
4. 放射線影響:頭頸部放療后局部血供減少,免疫力下降易繼發感染。
5.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患者更易發生骨髓炎。

典型癥狀
急性期表現為患側頜骨劇烈疼痛、局部腫脹伴發熱;慢性期可見瘺管形成、死骨排出及病理性骨折。部分患者伴隨張口受限、牙齒松動等癥狀。
診斷與治療
需結合口腔檢查、影像學X線、CT及細菌培養確診。治療包括:
1. 抗生素治療:根據藥敏結果選用青霉素類、克林霉素等藥物。
2. 手術清創:清除壞死骨組織并引流膿液,嚴重者需行頜骨部分切除術。

3. 高壓氧輔助:改善局部缺氧環境,促進愈合。
慢性病例需長期隨訪,避免復發。早期干預可顯著降低頜骨畸形等后遺癥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