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經常腹瀉可能由腸道菌群失衡、慢性腸炎、藥物副作用、消化功能退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原因引起,長期腹瀉易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并發癥。

1、脫水風險:
頻繁腹瀉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老年人口渴感遲鈍易忽略補水。脫水可引發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嚴重時導致意識模糊甚至休克。建議每日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觀察尿量及顏色變化。
2、電解質紊亂:
腹瀉伴隨鈉鉀鎂等電解質丟失,可能誘發肌無力、心律失常。香蕉、土豆等富鉀食物可輔助調節,必要時需靜脈補充電解質。長期服用利尿劑的老年人需加強血鉀監測。

3、營養不良:
持續腹瀉影響營養吸收,加速肌肉流失。推薦食用低脂易消化的蒸蛋、魚肉糜,配合益生菌酸奶調節腸道。體重短期內下降超過5%需就醫評估。
4、感染加重:
慢性腸炎或艱難梭菌感染可能引發頑固性腹瀉,通常伴隨發熱、黏液便。糞菌移植對特定菌群失調有效,嚴重感染需用萬古霉素、非達霉素等靶向藥物治療。
5、基礎病惡化:
糖尿病患者的腹瀉可能與自主神經病變有關,血糖波動會加重癥狀。控制血糖同時可用甲鈷胺營養神經,肛周皮膚護理需使用氧化鋅軟膏預防糜爛。

老年腹瀉患者應保持溫熱軟食如山藥粥、藕粉,避免生冷及高纖維食物。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蠕動,記錄排便次數和性狀變化。合并高血壓或腎病者需嚴格限制補液速度,出現持續腹痛、血便或48小時無尿應立即急診。長期腹瀉需排查甲狀腺功能亢進、結腸腫瘤等潛在疾病,定期檢測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