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嘔吐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電解質、改變體位、藥物干預、治療原發病等方式緩解。老年人嘔吐通常由飲食不當、胃腸功能紊亂、前庭功能障礙、藥物副作用、消化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蒸蛋,避免油膩辛辣食物。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次進食量控制在100-150ml。食物溫度保持在40℃左右,過熱或過冷都可能刺激胃黏膜。香蕉、蘋果泥等富含果膠的食物有助于保護胃黏膜。
2、補充電解質:
嘔吐后及時補充含鈉、鉀、氯的電解質溶液,可選用口服補液鹽或自制糖鹽水。每500ml溫開水中加入1.75g食鹽和10g白糖。椰子水、米湯也是天然電解質來源。補液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小時不超過200ml,避免再次引發嘔吐反射。

3、改變體位:
嘔吐時采取坐位或半臥位,頭部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嘔吐后保持30°半臥位至少30分鐘。餐后避免立即平臥,建議保持直立位1-2小時。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cm,使用防反流枕頭可減少夜間嘔吐發作。
4、藥物干預:
多潘立酮可增強胃動力,莫沙必利調節胃腸蠕動,昂丹司瓊作用于嘔吐中樞。這些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甲氧氯普胺適用于化療引起的嘔吐,但帕金森病患者禁用。服藥時間建議在餐前15-30分鐘。
5、治療原發病:
反復嘔吐可能與胃食管反流、腸梗阻、腦卒中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嘔血、腹痛、意識障礙等癥狀。胃鏡檢查可明確消化道病變,頭顱CT排查中樞性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規范使用抗生素,機械性梗阻可能需胃腸減壓或手術治療。

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避免餐后立即活動。可嘗試生姜茶、薄荷茶等食療方,嚴重嘔吐時暫時禁食4-6小時。保持口腔清潔,每次嘔吐后用溫水漱口。記錄嘔吐頻率、性狀和誘因,就診時向醫生詳細描述。長期嘔吐需監測營養指標,必要時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