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血清鐵蛋白低可能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求量增加、慢性失血、妊娠期生理稀釋等原因引起。
1、鐵攝入不足:
孕期每日鐵需求增至27毫克,若飲食缺乏紅肉、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富鐵食物,易導致儲備不足。建議每周攝入豬肝50克或牛肉200克,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橙汁促進吸收。

2、吸收功能下降:
孕激素抑制胃酸分泌,影響三價鐵轉化為可吸收的二價鐵。伴隨腹脹、反酸癥狀時,可將補鐵時間調整為兩餐之間,避免與鈣劑、咖啡同服。
3、胎兒發育耗鐵:
妊娠中晚期胎兒需積累250-300毫克鐵,胎盤發育每日消耗4-6毫克。母體鐵蛋白濃度從20周起逐漸下降,需通過血清鐵、轉鐵蛋白飽和度聯合監測。

4、隱性失血因素:
可能與痔瘡出血、牙齦出血等慢性失血有關,通常表現為便潛血陽性、齒齦滲血。建議完善糞便隱血試驗,治療原發病同時補充多糖鐵復合物、蛋白琥珀酸鐵等有機鐵劑。
5、血液稀釋效應: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40%-50%,造成血紅蛋白及鐵蛋白濃度相對降低。生理性稀釋無需特殊處理,但血紅蛋白<110g/L時應啟動藥物干預。

孕20周后建議每周食用鴨血或豬血制品2次,餐后1小時進行快走等有氧運動改善循環,定期檢測血清鐵蛋白水平。出現頭暈、指甲脆裂等缺鐵癥狀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右旋糖酐鐵、硫酸亞鐵等藥物補充,避免影響胎兒神經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