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站久坐的人容易得痔瘡可能與靜脈回流受阻、肛門壓力增加、飲食結構不合理、排便習慣不良、遺傳因素等原因有關。痔瘡通常表現為肛門疼痛、便血、肛門瘙癢等癥狀,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1、靜脈回流受阻
長時間保持站立或坐姿會導致肛門周圍靜脈血液回流不暢,靜脈叢充血擴張形成痔瘡。建議每隔一小時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穿緊身衣物壓迫腹部,睡覺時抬高下肢有助于減輕靜脈壓力。
2、肛門壓力增加
久坐時肛門持續承受體重壓力,久站則使盆腔靜脈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均會導致痔靜脈曲張。使用透氣坐墊分散壓力,工作時可做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控制如廁時間在5分鐘內。
3、飲食結構不合理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導致大便干結,排便時增加肛門負擔。每日應攝入足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推薦西藍花、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每日飲水量,避免過量攝入辛辣刺激食物。

4、排便習慣不良
如廁時玩手機、看書等行為延長排便時間,久蹲會加重肛門靜脈淤血。建立定時排便習慣,有便意時及時如廁。可嘗試溫水坐浴緩解肛門不適,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鐘。
5、遺傳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靜脈壁薄弱,更易發生靜脈曲張。有家族史者需特別注意預防,避免重體力勞動和長期負重。孕婦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痔瘡栓劑,如復方角菜酸酯栓、化痔栓等。

痔瘡患者日常應保持肛門清潔干燥,便后使用溫水清洗。適當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久坐久站超過2小時。癥狀加重或持續便血時需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推薦使用地奧司明片、邁之靈片等改善靜脈張力的藥物,嚴重者需考慮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等手術治療方式。注意觀察排便情況,記錄癥狀變化以便復診時與醫生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