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長期酗酒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長期接觸黃曲霉毒素者。肝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早期篩查和預防對降低發病風險至關重要。

1、慢性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病毒持續感染可導致肝細胞反復損傷和修復,增加基因突變概率。肝炎患者應定期監測肝功能、病毒載量和肝臟超聲,必要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干擾素、恩替卡韋等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2、長期酗酒者
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可直接損傷肝細胞,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病,進而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每日飲酒量超過40克酒精持續5年以上者風險顯著增加。戒酒是預防關鍵,同時需補充B族維生素和優質蛋白,改善肝功能。
3、肝硬化患者
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的癌前病變,每年約有3-5%的肝硬化患者會發展為肝癌。肝硬化時肝細胞再生結節可能發生惡變。患者應每6個月進行甲胎蛋白檢測和肝臟影像學檢查,必要時考慮肝移植評估。

4、肝癌家族史者
直系親屬有肝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增加2-4倍,可能與遺傳易感性、共同生活環境或垂直傳播的肝炎病毒有關。這類人群應從30歲開始加強篩查,避免飲酒、霉變食物等危險因素,接種乙肝疫苗預防感染。
5、黃曲霉毒素接觸者
長期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會顯著增加肝癌風險。該毒素耐高溫,可誘發TP53基因突變。儲存糧食需保持干燥通風,發霉食物必須丟棄。從事糧油加工者需做好職業防護,定期體檢。

高危人群應建立健康檔案,每6-12個月進行肝臟超聲和腫瘤標志物檢查。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以新鮮蔬果、全谷物為主,限制腌制、燒烤類食物。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體重指數控制在18.5-23.9之間。出現不明原因消瘦、肝區疼痛、黃疸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