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類天皰瘡口腔黏膜尋常型天皰瘡主要表現為黏膜水皰、糜爛和疼痛。疾病進展可分為早期、活動期和慢性期三個階段,臨床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

早期常見口腔黏膜出現黃豆大小的水皰,皰壁薄而易破,形成不規則糜爛面,伴有明顯灼痛感。水皰破裂后遺留的糜爛面邊緣可見殘留皰壁,用探針輕推可發生表皮剝離尼氏征陽性。好發于頰黏膜、軟腭和牙齦等摩擦部位。

活動期特征為水皰反復成批出現,糜爛面擴大并相互融合,可能伴隨出血和繼發感染。患者常因疼痛影響進食,出現流涎和口臭。部分病例可見唇紅部結痂,嚴重者病變可累及咽部黏膜導致吞咽困難。
慢性期以頑固性糜爛為主要表現,黏膜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周圍充血明顯。長期未愈的病灶可能導致黏膜瘢痕形成,少數患者出現牙齦萎縮或牙齒松動。約15%-20%的病例會伴有皮膚損害,表現為松弛性水皰和糜爛結痂。

該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通過組織病理檢查和直接免疫熒光檢測確診。出現持續性口腔黏膜水皰或糜爛超過兩周未愈時,建議盡早就診口腔黏膜病專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