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存在副胎盤需重點關注胎盤功能監測、出血風險及胎兒發育情況,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并定期超聲檢查。
1、超聲監測:副胎盤可能影響主胎盤功能,需通過超聲動態觀察胎盤位置、血流及胎兒生長指標。每4周復查一次彩超,評估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及羊水量,排除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妊娠28周后增加胎心監護頻次。

2、預防出血:副胎盤剝離可能導致產前出血,避免提重物及腹部受壓。出現陰道流血立即臥床并就醫,必要時使用硫酸鎂抑制宮縮。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減少刺激誘發宮縮風險。
3、營養支持:增加優質蛋白和鐵劑攝入,每日補充60mg元素鐵預防貧血。建議食用牛肉、豬肝配合維生素C促進吸收,每周攝入深海魚類補充DHA。監測血清鐵蛋白維持在30μg/L以上。
4、分娩評估:妊娠36周需由產科醫生評估分娩方式,副胎盤位于子宮下段可能增加剖宮產概率。分娩時需備血防止產后出血,胎盤娩出后仔細檢查完整性,殘留組織需行清宮術。
5、并發癥警惕:注意妊娠期高血壓及胎兒窘迫征兆,每日監測血壓和胎動。主副胎盤間血管吻合異常可能引發雙胎輸血綜合征,多胎妊娠需每周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

孕婦需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每日散步不超過30分鐘。補充含葉酸復合維生素,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蹲坐。出現腹痛、胎動減少或陰道流液需立即急診,產后42天復查胎盤附著部位恢復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