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垢和牙結石是口腔內常見的兩種沉積物,但形成過程和危害程度存在明顯差異。牙垢是食物殘渣與細菌混合形成的軟性黏著物,牙結石則是鈣化變硬的牙垢沉積物。

牙垢主要由食物殘渣、口腔脫落上皮細胞和細菌組成,呈乳白色或淡黃色軟垢,容易通過刷牙清除。牙垢長期堆積會引發牙齦出血、口腔異味等問題。牙結石是牙垢礦化后的硬質沉積物,多呈現黃色或黑褐色,牢固附著在牙齒表面或齦緣下。牙結石無法通過普通刷牙去除,需專業潔治處理。

牙垢轉化為牙結石通常需要12-15天,轉化速度受唾液成分、口腔酸堿度、清潔頻率等因素影響。唾液礦物質含量高的人群更易形成牙結石,長期吸煙者牙結石沉積速度比非吸煙者快2-3倍。牙結石根據位置可分為齦上結石和齦下結石,后者對牙周組織破壞更嚴重。
牙結石可能引發牙齦炎、牙周炎等疾病。牙周炎患者中約85%存在明顯牙結石沉積,長期未處理的牙結石會導致牙槽骨吸收。臨床數據顯示,定期潔牙者牙周病發病率比不定期潔牙者低60%。

預防牙結石需每日兩次巴氏刷牙法清潔,配合牙線清理牙間隙。含焦磷酸鹽成分的牙膏可延緩牙垢礦化過程。建議每6-12個月進行專業潔治,超聲波潔治能有效清除齦上結石,齦下刮治適用于牙周袋深度超過3毫米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