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對壽命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早期規范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肝細胞引發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三種類型。疾病進展速度與個體免疫狀態、肝臟損傷程度及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通過血清抗體檢測、肝穿活檢等檢查明確分型后,多數患者經免疫抑制劑或熊去氧膽酸等藥物干預可有效控制病情,肝功能指標穩定者生存期接近正常人群。若未及時干預,可能逐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此時需評估肝移植指征。

日常需嚴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藥物,每3-6個月監測肝功能與超聲。高蛋白、低脂飲食有助于肝細胞修復,推薦食用魚肉、豆腐等優質蛋白。適度有氧運動如太極拳可增強免疫力,但出現腹水或食管靜脈曲張時應限制活動強度。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對調節免疫平衡尤為重要,家屬應關注患者抑郁焦慮傾向并及時疏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