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蕁麻疹可通過冷敷止癢、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避免搔抓、預防繼發感染等方式治療。丘疹性蕁麻疹通常由蚊蟲叮咬、過敏反應、皮膚敏感、接觸性刺激物、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癢:
局部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紅腫和瘙癢癥狀。使用干凈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0-15分鐘,每日重復3-4次。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冷敷后保持皮膚干燥,有助于加速丘疹消退。
2、外用藥物:
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莫米松軟膏等外用制劑可緩解炎癥反應。每日涂抹2-3次于患處,使用前清潔皮膚。糖皮質激素類藥膏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需謹慎使用。

3、口服藥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物能阻斷組胺受體,減輕過敏反應。通常每日服用1次,嗜睡副作用較小的二代抗組胺藥更適合日間使用。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嚴重病例需短期口服潑尼松。
4、避免刺激:
搔抓會導致皮膚破損和繼發感染,延長病程。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潔,夜間可佩戴棉質手套。穿著寬松純棉衣物,避免化纖材質摩擦患處。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減少沐浴露使用頻率。
5、環境控制:
清除臥室蚊蟲滋生源,定期更換床單被套。使用防蚊帳、電蚊香等物理防蚊措施,慎用化學驅蟲劑。新裝修環境需檢測甲醛等過敏原,寵物毛發需每日清理。外出時涂抹驅蚊酯類防護產品。

日常飲食宜清淡,避免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多攝入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保持規律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有助于皮膚修復。如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或皮疹持續2周未消退,需及時至皮膚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