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頂可能由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異常、精神壓力、營養不良、頭皮炎癥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植發手術等方式干預。

1、發際線后移:
男性型禿頂早期表現為前額發際線呈M型后退,女性多表現為頭頂頭發逐漸稀疏。每日脫發量超過100根且持續數月,枕部及兩側頭發保留較好是典型特征。觀察枕頭、梳子上的落發量增加需警惕。
2、頭皮出油增多:
雄激素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會導致頭皮油膩,毛囊口被油脂堵塞可能加速脫發。晨起發現枕巾有明顯油漬,洗發后4小時內頭發即粘連成縷,往往伴隨頭皮瘙癢和頭屑增多。

3、毛發變細軟:
毛囊微型化過程中,新生頭發直徑逐漸縮小至毳毛程度。對比之前照片可發現頭發整體蓬松度下降,單根頭發捻搓時缺乏彈性,強光下可見頭皮透光面積增大。
4、休止期脫發:
產后、重大手術或極端節食后可能出現彌漫性脫發,頭發同步進入休止期導致短期內大量脫落。這種類型脫發通常與鐵蛋白水平低于30μg/L或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表現為洗頭時成撮掉發。
5、斑塊狀脫發:
突發圓形禿發斑塊可能為斑禿,邊緣可見感嘆號樣短發。自身免疫異常攻擊毛囊時,可能伴隨指甲點狀凹陷或白癜風。部分患者發病前有重大精神創傷史。

保持均衡飲食需注重補充鋅牡蠣、牛肉、維生素B族全谷物、雞蛋和蛋白質魚類、豆制品,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刺激皮脂分泌。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可改善頭皮血液循環,梳頭時選用寬齒木梳減少牽拉性脫發。出現持續脫發或可見頭皮面積超過25%時,建議皮膚科進行毛囊鏡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