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炎需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測、胸部影像學檢查、病原學檢測及胎心監護五項核心檢查。
1、血常規:

通過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判斷感染程度。妊娠期白細胞生理性升高,需結合臨床癥狀綜合評估。嚴重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比例常超過85%,病毒感染可能表現為淋巴細胞增多。動態監測血紅蛋白水平可評估是否合并貧血影響氧合能力。
2、C反應蛋白:
敏感性炎癥指標較血常規更具特異性。細菌感染時通常顯著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病毒感染升高不明顯。孕晚期正常值較非孕期偏高,需結合孕周判斷。連續檢測可評估抗感染治療效果,指導用藥周期調整。
3、胸部影像學:

首選低劑量胸部CT,輻射量約為常規CT的1/5,胎兒吸收劑量低于致畸閾值。危重患者可行床旁DR檢查,需用鉛裙防護腹部。影像學能明確肺炎范圍,鑒別肺栓塞等急癥。典型細菌性肺炎表現為肺葉實變,病毒性肺炎多呈間質性改變。
4、病原學檢測:
包括痰培養、血培養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孕20周后可行支氣管肺泡灌洗獲取標本。明確病原體可針對性選擇B類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妊娠安全用藥。非典型病原體需進行血清學抗體檢測,但IgM抗體可能受妊娠免疫調節影響出現假陽性。
5、胎心監護:
孕28周后需同步進行電子胎心監護。母體缺氧可能導致胎心基線變異減少或晚期減速。每4小時監測一次,發熱患者需縮短間隔。出現胎動減少或胎心異常時,需評估是否需提前終止妊娠。聯合超聲監測羊水量及臍血流阻力指數。

妊娠期肺炎患者應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選擇高蛋白流質飲食如蒸蛋羹、鯽魚湯。半臥位休息改善通氣,每2小時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避免使用鎮咳藥物抑制排痰反射。每日監測體溫和胎動,出現呼吸頻率>30次/分或血氧飽和度<93%需立即就診。康復期可進行縮唇呼吸訓練,逐步恢復散步等低強度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