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隱窩炎可通過典型癥狀和醫學檢查確診,常見表現為肛門墜脹、排便疼痛及肛周分泌物增多。
1、典型癥狀識別:

肛隱窩炎早期以肛門隱痛或灼熱感為主,排便時疼痛加劇,可能伴隨肛門潮濕、瘙癢。部分患者排便后出現少量鮮紅色血跡,或肛門處有黏液樣分泌物。癥狀持續一周以上且反復發作時需警惕。
2、專科檢查方法:

肛門指檢可觸及肛隱窩處硬結或壓痛,肛門鏡檢可見隱窩充血水腫,嚴重者出現糜爛或膿性分泌物。必要時需進行直腸超聲或MRI排除肛周膿腫等并發癥。慢性患者可能伴隨肛乳頭肥大或肛裂等繼發改變。
3、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痔瘡、肛裂、直腸息肉等疾病區分。痔瘡出血量較大且多無分泌物;肛裂疼痛呈撕裂樣且集中于排便后數分鐘;直腸息肉通常無痛感但可能引發里急后重。實驗室檢查可排除細菌性痢疾或腸道感染。

日常需保持肛門清潔干燥,排便后建議用溫水清洗,避免久坐或騎車壓迫患處。飲食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如燕麥、火龍果等促進軟便形成,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急性期可每日進行10-15分鐘溫水坐浴,水溫控制在40℃左右。若出現發熱、肛周劇烈腫痛或排便困難,需立即就醫排除膿腫可能。規律作息與適度提肛運動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