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數胎動是監測胎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胎動減少或異常可能提示胎兒宮內窘迫,需及時就醫評估。
數胎動的主要原因包括評估胎兒存活狀態、發現潛在缺氧風險以及建立母嬰互動習慣。正常胎動反映胎兒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發育良好,每小時3-5次為典型表現。孕28周后應規律計數,早中晚各選1小時靜臥記錄。

生理性胎動變化可能與母體血糖水平相關,餐后1小時通常較活躍。孕婦體位改變時,左側臥位可增加胎盤供血從而促進胎動。日間活動可能掩蓋胎動感知,夜間安靜時更易察覺。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胎盤功能減退或臍帶異常。妊娠期高血壓可能影響胎盤灌注,表現為胎動驟減50%以上。羊水過少時胎兒活動受限,可能伴隨胎動強度減弱。這兩種情況需結合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綜合判斷。
自我監測可采用"10次胎動計數法",早中晚固定時間記錄達到10次胎動所需時長。若2小時內未達10次或胎動模式突然改變,應立即就診。電子胎動記錄儀可輔助監測但不可替代醫療評估。

孕晚期持續胎動異常可能需進行生物物理評分或催產素激惹試驗。臍動脈血流監測能發現胎盤循環障礙,必要時需提前終止妊娠。建議所有孕婦從孕28周開始建立胎動記錄檔案,異常情況24小時內就醫可顯著改善圍產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