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胎糞吸入綜合征需通過產前監測、分娩過程管理和新生兒處理等綜合措施。主要有加強孕期保健、規范產程監護、及時清理呼吸道、避免過期妊娠、控制妊娠期并發癥等方法。
1、加強孕期保健
定期產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胎兒窘迫或胎盤功能異常。孕婦需監測胎動變化,出現胎動減少或消失應立即就醫。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降低胎兒宮內缺氧風險。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避免因母體缺氧影響胎兒供氧。
2、規范產程監護
分娩過程中需持續胎心監護,發現胎心減速或變異減少提示胎兒缺氧可能。羊水渾濁度評估是關鍵,出現Ⅲ度糞染羊水時需考慮縮短第二產程。必要時行會陰側切術減少胎兒頭部受壓時間,產科醫生需評估是否需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
3、清理呼吸道
胎兒娩出后尚未建立自主呼吸前,需立即用吸球或吸痰管清理口鼻分泌物。對存在胎糞污染且無活力的新生兒,應在喉鏡直視下行氣管內吸引。操作需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完成,避免操作不當導致喉痙攣或氣道損傷。
4、避免過期妊娠
妊娠超過42周時胎盤功能逐漸衰退,胎兒缺氧概率增加。建議孕41周未自然臨產者考慮引產,減少胎糞排出風險。通過超聲監測羊水量和胎盤成熟度,出現羊水過少或胎盤鈣化需提前干預。
5、控制妊娠并發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導致胎盤灌注不足,子癇前期患者需密切監測胎兒生長情況。雙胎妊娠或胎兒生長受限時,需增加產檢頻率評估胎兒安危。對于胎膜早破病例,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監測感染征象。
孕婦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適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有助于改善胎盤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活動。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異常癥狀需及時就診,分娩時選擇具備新生兒復蘇條件的醫療機構。產后注意觀察新生兒呼吸狀況,發現呼吸急促或呻吟聲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