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裂孔是指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出現全層缺損的病理狀態,屬于眼科急癥之一。其發生主要與玻璃體牽拉、視網膜變性、外傷等因素相關,典型表現為突發閃光感、飛蚊癥加重或視野缺損。
視網膜裂孔的形成機制主要有三種常見原因。玻璃體后脫離是最常見的誘因,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玻璃體液化后與視網膜分離時產生異常牽拉,可能導致視網膜撕裂。高度近視患者因眼球軸長增加,視網膜變薄且營養供應不足,易發生周邊部視網膜變性,形成萎縮性裂孔。眼部外傷或劇烈運動也可能直接造成視網膜撕裂。
從癥狀進展來看,早期可能僅出現閃光感或飛蚊增多,容易被忽視。若裂孔未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視網膜脫離,表現為視野中出現固定暗影或 curtain遮擋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視力驟降,此時需警惕黃斑區受累。
臨床處理需根據裂孔類型和位置制定方案。周邊部小裂孔可采用激光光凝術封閉,通過產生炎癥粘連防止液體進入視網膜下。較大裂孔或已伴淺脫離時,可能需聯合玻璃體切割術或氣體填充。對于無明顯癥狀但存在高危因素如高度近視的萎縮性裂孔,可定期觀察。
預防方面建議高度近視者避免劇烈頭部晃動動作,每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出現突發閃光或飛蚊激增時,需在24小時內就診眼科,通過間接檢眼鏡或眼底照相明確診斷。多數及時治療的視網膜裂孔預后良好,但延誤處理可能導致不可逆視力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