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年,創新藥行業動作不斷,包括新政發布規范創新藥行業發展,資本趨于冷靜等,整體而言,創新藥行業仍是被看好的賽道。那么,2023年,創新藥領域將呈現出哪些發展趨勢呢?
其一,AI+制藥蘊藏機遇。回顧2022年,AI+制藥“熱潮”似乎已退卻,該領域的融資額不到2021年的一半,甚至有藥企傳出停掉部分管線的消息。但理性來看,在新藥研發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AI制藥仍被賦予厚望,這也使得一級市場上該領域的融資動態不斷,甚至有的企業融資金額高達數億美元。

在業內看來,2022年是我國AI+制藥領域回歸理性的一年,2023年則是開啟價值驗證的一年。新年伊始,英矽智能就傳出其頭個由AI發現針對全新靶點的抗特發性肺纖維化候選藥物取得1臨床試驗積極的頂線數據,進一步證明了AI計算結果對藥物研發實踐的指導意義。
隨著AI+制藥技術的不斷發展,資本的加碼,相關監管政策的逐漸成熟,業內預計AI+制藥將大有可為,未來有望助力藥企實現降本、降低研發風險以及提高研發效率的目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AI制藥市場規模已經超26億元,預計到2035年,這一市場將突破2000億元。
其二,核酸藥物具備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國內的核酸藥物處于早期階段,但因潛力巨大,備受資本的關注。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該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43起,涉及融資金額61億元,其中包括圓因生物、環碼生物等專注開發一線前沿創新的環形RNA療法的公司都有獲得超億元的融資。
核酸藥物主要分為小核酸藥物和mRNA兩大類,其中小核酸藥物有望涵蓋更豐富的適應癥,其潛在市場規模較為廣闊。有數據顯示,小核酸藥物全球市場規模已從2016年0.1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2.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7.8%,預計到2025年,全球小核酸藥物銷售額或超過100億美元。業內認為,從臨床需求和成本角度出發,可以預計國產核酸藥物行業未來空間可觀。
其三,核藥擁有發展機會與空間。隨著核藥研發火熱,國內該領域也備受投資者的關注,2022年包括紐瑞特醫療、福聯醫療、藥明博銳、晶核生物、禾泰健宇等均有獲得融資,融資金額從千萬元到億元不等。2022年5月,輻聯醫藥獲得近2.5億元融資后,又于當年11月宣布以2.45億美元收購Focus-X Therapeutics公司,強化以多肽為配體的核藥研發管線。這一動作足以見得核藥領域的發展空間不容小覷。
我國核藥行業起步晚,但發展快速,近年來包括一些Biotech公司以及傳統藥企都紛紛布局該賽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業內認為該領域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也非常大。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核藥市場規模已經逼近6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核藥市場將達到3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