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促進骨骼愈合的飲食需重點補充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骨折愈合一般需要6-8周,營養攝入直接影響恢復速度,關鍵營養素包括乳制品、深海魚和深色蔬菜等。

高鈣食物是骨骼修復的基礎。每日建議攝入800-1200毫克鈣,牛奶、酸奶等乳制品每100克含鈣約100毫克。豆腐、芝麻醬等植物性鈣源適合乳糖不耐受者,蝦皮、小魚干等動物性鈣源生物利用率更高。
優質蛋白質促進骨膠原合成。骨折患者每日蛋白質需求增至1.2-1.5克/公斤體重,雞蛋清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瘦肉、魚肉提供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大豆分離蛋白是優質的植物蛋白選擇。
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每天曬太陽15分鐘可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鮭魚、金槍魚等深海魚類富含維生素D3。強化維生素D的乳制品和蛋黃也是重要來源,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制劑。

其他輔助營養素同樣重要。維生素C參與膠原蛋白形成,獼猴桃、鮮棗含量豐富;鎂元素幫助鈣沉積,可通過堅果、全谷物補充;鋅元素促進細胞再生,牡蠣、牛肉含鋅量較高。
需控制影響鈣吸收的食物。濃茶、咖啡中的單寧酸會阻礙鈣吸收,每日咖啡因攝入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高鹽飲食加速鈣流失,建議每日食鹽不超過5克。碳酸飲料含磷酸鹽過多,可能干擾鈣磷平衡。
骨折后第1周宜選擇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骨頭湯、奶昔等。2-4周恢復期可增加魚類、豆制品攝入,4周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腎功能不全者應限制高磷食物攝入。

若出現傷口紅腫熱痛、愈合延遲等情況應及時復查。骨質疏松患者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配合均衡飲食可降低再次骨折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