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劑治療銀屑病可能出現感染風險增加、注射部位反應、肝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異常、自身免疫反應等副作用。
1、感染風險:生物制劑通過抑制免疫系統關鍵分子發揮作用,可能降低機體抗感染能力。患者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結核復發。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體溫和炎癥指標,避免接觸傳染源。

2、局部反應:皮下注射可能導致紅腫、疼痛或硬結等局部不適。注射前冷藏藥物、輪換注射部位、熱敷處理可緩解癥狀。嚴重者需更換給藥方式或調整用藥方案。
3、肝功影響:部分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或膽汁淤積,與藥物代謝相關。用藥前需篩查乙肝病毒攜帶狀態,治療中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發現異常時需聯合保肝藥物或暫停生物制劑。
4、血液異常:少數病例報告血小板減少或中性粒細胞降低,與免疫調節作用相關。臨床表現為異常出血或反復發熱,需立即進行血常規檢查。必要時輸注血小板或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5、自身免疫:長期使用可能誘發抗藥物抗體或狼瘡樣綜合征。典型癥狀包括關節痛、皮疹和抗核抗體陽性,需通過抗體檢測確診。調整用藥方案或聯合免疫抑制劑可控制癥狀。

銀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劑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選擇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定期進行皮膚病損評估和實驗室監測;出現持續發熱或皮膚潰爛時需及時就醫。護理重點包括注射部位消毒、防曬措施和感染預防,治療滿6個月需復查胸片排除潛在結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