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RI是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的縮寫,主要用于超聲多普勒血流檢測中評估血管阻力狀況。
1、血流評估指標:
RI通過計算收縮期峰值流速與舒張末期流速的差值比值得出,公式為PSV-EDV/PSV。該數值范圍通常在0.5-0.7之間,超過0.8提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低于0.5可能反映血流灌注異常。腎動脈RI檢測是評估腎血管病變的常用手段。

2、臨床應用場景:
產科超聲中RI用于監測臍動脈血流,異常升高可能提示胎兒宮內窘迫。肝臟檢查時門靜脈RI升高與肝硬化門脈高壓相關。甲狀腺結節血流RI值超過0.75需警惕惡性可能,其敏感度可達82%。
3、病理意義解讀:
RI升高可能與動脈硬化、血管痙攣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器官供血不足癥狀。腎移植術后患者RI持續>0.8預示移植腎功能異常,需要結合肌酐值綜合判斷。下肢動脈RI異常需排查糖尿病血管病變或血栓形成。

4、檢查技術要點:
測量時應保持探頭與血管夾角<60度,取樣容積置于血管中央。檢查腎動脈時需選取段間動脈,避開分支處。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注意排除呼吸運動帶來的誤差。
5、動態監測價值:
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動脈RI年度變化>0.05提示疾病進展風險。肝癌介入治療后RI下降程度與療效呈正相關。妊娠期臍動脈RI每周監測可提前2周預測胎兒生長受限。

日常監測血管阻力指數需配合血壓控制,建議低鹽飲食并保持規律有氧運動。高血壓患者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游泳,限制鈉鹽攝入在5g以下。檢查前24小時避免攝入咖啡因,穿著寬松衣物便于超聲探頭放置。對于異常RI值應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必要時每3個月復查血流動力學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