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屬于皮膚科或感染科,主要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皮膚破損、足癬、免疫力低下等。

1、皮膚科
丹毒是一種淺表淋巴管及周圍組織的急性細菌感染,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鮮紅色斑塊伴疼痛和發熱。皮膚科醫生可通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確診,輕癥患者通常采用青霉素類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等口服治療,嚴重者需靜脈給藥。局部護理包括抬高患肢、硫酸鎂濕敷,合并足癬者需同步抗真菌治療。

2、感染科
當丹毒反復發作或伴隨全身感染癥狀時需轉診感染科。感染科會排查深部組織感染、敗血癥等并發癥,并進行血培養指導用藥。對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需延長抗生素療程或聯合用藥,常用藥物包括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慢性淋巴水腫患者需長期預防性使用芐星青霉素。

丹毒患者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導致感染擴散。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和足癬,日常穿著寬松鞋襪減少摩擦。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飲食宜清淡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促進修復。出現高熱、寒戰或紅斑快速擴散時應立即就醫,防止壞死性筋膜炎等嚴重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