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可通過體格檢查、超聲檢查、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疾病通常由遺傳因素、胎位異常、韌帶松弛、機械壓力、激素水平異常等原因引起。

1、體格檢查:
新生兒期可通過Ortolani試驗和Barlow試驗篩查髖關節穩定性。檢查時嬰兒仰臥位,屈髖屈膝90度,外展大腿時出現彈響或阻力提示可能存在脫位。6個月以上幼兒可觀察臀紋不對稱、下肢不等長等體征。
2、超聲檢查:
6個月以內嬰兒首選超聲檢查,可動態觀察股骨頭與髖臼的位置關系。Graf分型是常用評估標準,通過測量α角和β角判斷髖關節發育情況。超聲無輻射,可重復操作,適合早期篩查。

3、X線檢查:
6個月以上患兒可采用骨盆正位X線片評估。通過測量髖臼指數、Shenton線連續性、股骨頭骨化中心位置等指標判斷脫位程度。X線能清晰顯示骨性結構,但對軟骨成分顯示有限。
4、CT檢查:
三維重建CT可立體呈現髖關節解剖關系,評估股骨頭覆蓋率和髖臼傾斜度。適用于復雜病例術前評估,能準確測量前傾角等參數,為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5、MRI檢查:
MRI可清晰顯示軟骨、盂唇等軟組織,評估髖臼發育狀況。適用于保守治療后的療效評估,能發現X線無法顯示的早期缺血性改變。無電離輻射但檢查時間較長。

日常護理需注意正確抱姿避免蛙式位,選擇寬大尿布保持髖關節外展。母乳喂養可補充維生素D促進骨骼發育,適度進行被動外展操改善關節活動度。定期復查監測髖關節發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