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或病程遷延導致,主要表現為下腹墜痛、腰骶酸痛、月經異常等癥狀。

1、病因病理
慢性盆腔炎常見病因包括病原體感染、急性炎癥未愈、宮腔操作后感染等。常見病原體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厭氧菌等。炎癥反復發作可導致輸卵管粘連、盆腔充血,嚴重者可能引發不孕或異位妊娠。
2、典型癥狀
患者多表現為長期下腹隱痛或墜脹感,勞累或性交后加重,伴有腰骶部酸痛。部分患者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陰道分泌物異常。病程較長者可能出現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
3、診斷方法
診斷需結合婦科檢查、超聲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壓痛、附件區增厚;超聲能顯示輸卵管增粗或盆腔積液;血常規可能提示白細胞升高,分泌物培養可明確病原體。

4、治療原則
治療以抗生素藥物為主,常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多西環素等。對于形成包塊或輸卵管積水者,可能需要腹腔鏡手術。物理治療如超短波、激光等可促進炎癥吸收,中藥灌腸也有輔助療效。
5、預防措施
注意經期衛生,避免不潔性行為,及時治療陰道炎等婦科疾病。急性期應徹底治療,防止轉為慢性。保持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避免久坐導致盆腔充血。飲食宜清淡,適量補充蛋白質增強免疫力。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日常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不適,但水溫不宜過高。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婦科復查,出現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濫用抗生素。長期慢性疼痛者可嘗試中醫調理,同時注意心理疏導,避免焦慮情緒影響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