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雄激素過少可遵醫囑使用十一酸睪酮、丙酸睪酮、甲睪酮、庚酸睪酮、絨促性素等藥物。雄激素過少可能與睪丸功能減退、下丘腦垂體病變、遺傳因素、藥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1、十一酸睪酮
十一酸睪酮是臨床常用的雄激素替代藥物,適用于原發性或繼發性睪丸功能減退。該藥物可改善性欲低下、肌肉萎縮等癥狀,需注意肝功能異常者慎用,長期使用需監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2、丙酸睪酮
丙酸睪酮為短效雄激素制劑,常用于男性青春期發育延遲。該藥物可能引起水鈉潴留,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時需謹慎,注射部位可能出現局部硬結等不良反應。
3、甲睪酮
甲睪酮屬于合成雄激素,對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適用于睪丸切除后的替代治療,可能引起膽汁淤積性黃疸,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肝功能指標。
4、庚酸睪酮
庚酸睪酮為長效睪酮酯類制劑,每月注射一次即可維持血藥濃度。主要用于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使用后可能出現痤瘡加重等雄激素過量表現。
5、絨促性素
絨促性素可刺激睪丸間質細胞分泌睪酮,適用于下丘腦垂體病變導致的繼發性性腺功能減退。該藥物可能引起男性乳房發育,需配合超聲監測睪丸體積變化。
雄激素替代治療期間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上可適量增加牡蠣、牛肉等富含鋅元素的食物,配合適度力量訓練有助于維持肌肉量。定期復查激素水平和前列腺相關指標,出現異常勃起、情緒波動等副作用需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切忌自行增減藥量或購買不明來源的雄激素制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