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不一定必須做手術,需根據倒睫數量、角膜損傷程度及癥狀嚴重性綜合判斷。處理方式主要有物理拔除、電解毛囊、瞼內翻矯正術、冷凍療法、定期隨訪觀察。

1、物理拔除
適用于偶發單根倒睫且無角膜損傷者。使用消毒鑷子拔除異常睫毛可暫時緩解刺激癥狀,但復發概率較高。操作需由專業人員在裂隙燈下完成,避免自行處理導致感染或角膜劃傷。拔除后建議使用人工淚液保護角膜上皮,并觀察有無睫毛再生傾向。
2、電解毛囊
針對局部少量倒睫的微創治療,通過電流破壞毛囊阻止睫毛再生。治療過程需局部麻醉,單次成功率約七成,可能需要重復進行。術后可能出現眼瞼局部水腫,需配合抗生素眼膏預防感染。該方法不適用于兒童及彌漫性倒睫患者。
3、瞼內翻矯正術
適用于瞼緣內翻導致的整排倒睫或反復發作病例。常見術式包括瞼板楔形切除術、縫線固定法等,通過調整瞼板位置矯正睫毛方向。手術需評估眼瞼張力及皮膚松弛度,術后需加壓包扎預防血腫,拆線前避免揉眼。老年患者可能需聯合皮膚松弛矯正。

4、冷凍療法
采用低溫冷凍破壞毛囊組織,適合無法耐受手術的體弱患者。治療可能導致眼瞼皮膚色素脫失或局部瘢痕形成,需控制冷凍深度避免損傷瞼板腺。術后需使用糖皮質激素眼膏減輕炎癥反應,需多次治療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5、定期隨訪觀察
嬰幼兒輕度倒睫可能隨面部發育自行改善,建議每三個月復查角膜情況。成人無癥狀倒睫可暫緩干預,但需避免長期佩戴隱形眼鏡。隨訪期間出現畏光流淚等癥狀需及時干預,夜間可使用眼膏保護角膜。

倒睫患者日常應避免揉眼刺激,外出佩戴防護眼鏡減少風塵刺激。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優質蛋白,有助于維持角膜上皮完整性。出現視物模糊、眼痛等癥狀提示可能發生角膜潰瘍,須立即就醫。術后患者應按醫囑使用抗生素眼藥水,定期復查瞼緣位置。兒童倒睫隨年齡增長可能改善,但持續存在的倒睫可能影響視覺發育,建議每半年進行屈光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