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可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腹腔穿刺、腹腔鏡檢查等方式確診。腹膜炎通常由腹腔感染、消化道穿孔、外傷、手術并發癥、腹腔臟器炎癥等原因引起。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觸診可發現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等典型腹膜刺激征。腹部叩診可能出現鼓音或濁音變化,腸鳴音常減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出現板狀腹等特征性表現,這些體征對腹膜炎的初步判斷具有重要價值。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等炎癥指標常顯著增高。血液生化檢查可能提示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異常等繼發改變。腹腔積液檢查可發現白細胞增多、蛋白質含量升高等異常。
3、影像學檢查
腹部X線平片可能顯示膈下游離氣體提示空腔臟器穿孔。超聲檢查可發現腹腔積液、腸管擴張等異常。CT檢查能更清晰顯示腹腔內炎癥范圍、膿腫形成等病變,是診斷腹膜炎的重要影像學手段。

4、腹腔穿刺
診斷性腹腔穿刺可獲取腹腔積液進行化驗,穿刺液呈膿性、渾濁或血性具有診斷意義。積液常規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生化檢查顯示蛋白質含量增高。細菌培養可明確致病微生物種類,為抗生素選擇提供依據。
5、腹腔鏡檢查
對于診斷困難的病例可采用腹腔鏡檢查,直接觀察腹膜炎癥范圍、程度和原發病灶。腹腔鏡兼具診斷和治療功能,可在明確診斷同時進行腹腔沖洗、引流等處理。該檢查對不明原因腹膜炎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腹膜炎患者確診后需嚴格臥床休息,禁食期間通過靜脈補充營養。恢復期應選擇易消化、低纖維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腸負擔。病情穩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動量,但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日常需密切觀察體溫、腹痛變化,出現異常及時就醫。遵醫囑規范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療防止復發,定期復查評估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