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主要表現為足部內翻、跖屈和踝關節僵硬,典型癥狀包括足跟內收、前足內翻、高弓足、跟腱攣縮及小腿肌肉萎縮。

1、足跟內收:
足跟向內側偏移是核心特征,患兒站立時足跟無法接觸地面,內側足弓明顯凹陷。這與脛骨后肌過度緊張及跟骨發育異常有關,可能導致步態不穩。早期可通過手法矯正或支具固定改善,嚴重者需跟腱延長術。
2、前足內翻:
前足部向內下方旋轉,足底朝向內上方,常伴隨第一跖骨頭突出。這種畸形由跖骨排列異常和足底筋膜攣縮引起,可能影響穿鞋行走。新生兒期可采用Ponseti序列石膏矯正,后期需穿矯形鞋維持效果。
3、高弓足:

足縱弓異常增高,足中部向上凸起,與跟骨下垂形成“搖椅足”外觀。高弓足多因足內在肌力不平衡導致,可能引發足底疼痛或胼胝體形成。輕度可通過足弓墊緩解,重度需行跖筋膜松解術。
4、跟腱攣縮:
跟腱縮短導致踝關節背屈受限,足部呈持續性跖屈狀態。觸診可發現跟腱緊張如弓弦,伴隨踝關節活動度下降。每周手法拉伸結合石膏固定是首選方案,保守治療無效時需手術延長。
5、小腿肌肉萎縮:
患側小腿周徑較健側細,尤以腓腸肌為著,與長期足部功能障礙導致的廢用性萎縮有關。康復訓練需結合電刺激和主動運動,嚴重不對稱萎縮可能提示神經源性因素。

建議出生后盡早開始干預,母乳喂養期間注意維生素D補充以促進骨骼發育。日常護理中避免過度包裹足部,定期進行足部按摩和被動拉伸。穿戴矯形器期間需每日檢查皮膚受壓情況,出現紅腫破損及時就醫。康復期可進行水中運動訓練以減輕關節負荷,選擇寬楦軟底鞋減少摩擦。若發現步態異常加重或矯正效果反彈,需及時復診評估手術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