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可能由受涼、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鼻塞、流清涕、頭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低熱。
1、受涼誘發:
氣溫驟降或保暖不足時,體表毛孔收縮導致寒氣入侵。建議飲用生姜紅糖水驅寒,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冷風直吹。

2、免疫力波動:
疲勞或睡眠不足會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適度練習八段錦增強體質。
3、病毒感染:
鼻病毒等病原體侵襲上呼吸道可能伴隨體溫升高。觀察是否出現肌肉酸痛癥狀,體溫超過38.5℃時可考慮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

4、合并細菌感染:
病程超過3天持續發熱可能與鏈球菌感染有關,常見咽痛化膿癥狀。血常規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升高時,醫生可能開具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5、體質差異反應:
兒童或老年人可能出現明顯發熱,青壯年多表現為畏寒。監測體溫變化,發熱期間每2小時補充200ml溫水,用溫水擦拭腋窩等部位物理降溫。

風寒感冒期間宜選擇小米粥、南瓜羹等溫熱軟食,避免生冷瓜果。癥狀輕微時可進行室內散步,發熱期間需臥床休息。若持續高熱伴意識模糊、抽搐等表現,應立即急診處理。恢復期注意頸部及后背保暖,外出佩戴圍巾減少冷空氣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