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骨折治愈后需定期復查,復查方式包括臨床檢查、影像學評估、功能恢復監測、并發癥篩查、長期隨訪管理。
1、臨床檢查:
復查時需進行頜面部觸診和開口度測量,評估骨折愈合后髁突位置是否穩定。醫生通過觀察咬合關系、關節彈響及疼痛程度,判斷是否存在顳下頜關節紊亂。若出現張口受限或偏斜,可能提示關節結構異常。

2、影像學評估:
X線片或CT掃描可直觀顯示骨痂形成情況,確認髁突形態是否恢復正常解剖結構。三維重建技術能精準檢測微小骨移位,對于曾接受手術內固定的患者,需排查鈦板周圍是否存在骨質吸收或螺釘松動。
3、功能恢復監測:
通過咀嚼效率測試和關節運動軌跡分析,量化評估下頜運動功能。康復期可能出現肌肉代償性肥大或萎縮,需配合肌電圖檢查。建議記錄日常進食時關節不適頻率,作為功能恢復的參考指標。

4、并發癥篩查:
骨折愈合后可能繼發創傷性關節炎或關節強直,表現為持續性疼痛和晨僵。兒童患者需重點監測髁突發育是否對稱,避免出現頜面畸形。遲發性神經損傷可能導致下唇麻木,需進行神經傳導速度檢測。
5、長期隨訪管理:
建議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各復查一次,之后每年隨訪直至骨骼發育成熟。運動員或重體力勞動者應增加復查頻次,必要時進行咬合板調整。絕經期女性需額外關注骨質疏松對愈合骨質的影響。

康復期間建議選擇軟食如蒸蛋、燕麥粥,避免咀嚼硬質食物如堅果或牛肉干。可進行漸進性開口訓練,從被動牽拉到主動抗阻練習。保持每日兩次關節區熱敷,每次15分鐘。睡眠時采用仰臥位減少關節壓力,出現異常磨牙聲需及時佩戴咬合墊。定期口腔檢查確保牙齒咬合面均勻受力,避免單側咀嚼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