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倒轉術是一種通過手法操作將胎兒從臀位或橫位轉為頭位的產科技術,適用于孕晚期胎位異常的情況。該操作需由專業醫生在超聲監測下完成,主要步驟包括評估胎兒狀態、手法旋轉胎兒、術后監測胎心等。
一、術前評估
實施外倒轉術前需進行詳細評估,包括超聲確認胎位、胎盤位置及羊水量,排除前置胎盤、胎兒生長受限等禁忌癥。同時需監測胎心監護確保胎兒狀況穩定,評估孕婦骨盆條件及子宮張力,簽署知情同意書告知操作風險。
二、操作準備
操作通常在孕36周后進行,孕婦需排空膀胱取仰臥位,腹部暴露后涂抹耦合劑。醫生使用超聲實時定位胎頭與臀部位置,必要時給予子宮松弛藥物降低宮縮風險,全程持續胎心監護確保胎兒安全。
三、手法操作
醫生雙手分別置于胎兒頭部和臀部,沿胎兒腹側方向施加輕柔而持續的推力,推動胎頭向骨盆入口旋轉,同時協助臀部向宮底移動。操作需避免暴力扭轉,分階段緩慢調整,單次操作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10分鐘。
四、術后監測
轉位成功后需立即復查超聲確認胎位,持續胎心監護至少1小時觀察有無胎盤早剝或胎兒窘迫跡象。指導孕婦觀察胎動變化,若出現陰道流血、腹痛或胎動減少需緊急就醫,必要時安排住院觀察24小時。
五、注意事項
外倒轉術存在胎盤早剝、臍帶纏繞等風險,禁用于多胎妊娠、羊水過少或胎膜早破者。術后建議使用腹帶固定胎位,定期復查超聲,若轉位失敗或出現并發癥需考慮剖宮產終止妊娠。
實施外倒轉術后應避免劇烈運動,睡眠時保持側臥位減輕腹部壓力。建議每日記錄胎動次數,兩周內復查胎位穩定性,若胎位回轉為臀位需重新評估分娩方式。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元素,維持合理體重增長,出現宮縮頻繁或陰道流液需立即就醫。保持適度散步等低強度活動,避免長時間站立或提重物,定期產檢監測母嬰健康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