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伴隨發燒通常由腸道感染或炎癥反應引起,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這類癥狀多與病原體侵襲腸道黏膜、釋放毒素或引發全身免疫反應有關。

病毒性胃腸炎是較常見的原因,主要由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引起。病毒直接損傷腸道上皮細胞,導致水電解質吸收障礙,同時激活免疫系統釋放炎性介質引發發熱。患者通常表現為水樣便、低熱,病程約3-7天自愈。
細菌性痢疾由志賀菌、沙門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細菌侵襲結腸黏膜產生內毒素,除腹瀉外多伴有膿血便、里急后重及高熱。嚴重者可出現脫水或中毒性休克,需及時抗生素治療。

食物中毒常見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等污染食物產生的腸毒素。毒素直接刺激腸道神經引起劇烈嘔吐和腹瀉,伴隨中低度發熱。癥狀多在24小時內達高峰,補液后較快緩解。
腸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也可能出現腹瀉伴發熱,尤其兒童更易發生。這類情況需針對原發感染灶治療,腹瀉多為伴隨癥狀。
寄生蟲感染如阿米巴痢疾、賈第蟲病在衛生條件較差地區較常見。阿米巴原蟲可侵蝕結腸壁形成潰瘍,導致果醬樣便與間歇性發熱,需特異性抗寄生蟲藥物治療。

若腹瀉超過3天未緩解,或出現高熱、血便、意識模糊等癥狀,建議立即就醫排查嚴重感染或并發癥。嬰幼兒、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警惕脫水風險,必要時進行靜脈補液和病原學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