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不足可通過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臟瓣膜病、貧血、長期吸煙等因素引起。

1、抗血小板藥物: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氯吡格雷可減少血栓形成風險,替格瑞洛適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這類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避免與抗凝藥物聯用增加出血風險。
2、血管擴張藥物:
硝酸甘油能快速緩解心絞痛,單硝酸異山梨酯可預防心肌缺血發作。使用時應避免突然站立導致體位性低血壓,服藥期間需監測血壓和心率變化。

3、降脂穩定斑塊: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瑞舒伐他汀能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肝功能,配合低脂飲食和規律運動效果更佳。
4、病因治療:
高血壓可能與鈉鹽攝入過量、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可選用氨氯地平、纈沙坦等降壓藥,同時控制每日鹽分攝入不超過5克。
5、貧血糾正:
缺鐵性貧血可能與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等癥狀。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可補充鐵元素,維生素B12注射液適用于巨幼細胞性貧血。

日常建議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吸煙者需立即戒煙,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現持續胸痛、意識模糊等嚴重癥狀時需立即就醫,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或搭橋手術可能成為必要選擇。長期服藥患者每3-6個月需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