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瘤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診斷標準包括特征性皮膚表現、超聲或CT檢查結果、組織病理學特征等。皮脂腺瘤多為良性腫瘤,但需與基底細胞癌等疾病鑒別。

1、臨床表現
皮脂腺瘤常表現為皮膚表面緩慢生長的圓形或橢圓形結節,直徑多在1厘米以內。典型皮損呈淡黃色或膚色,表面光滑,質地柔軟,可推動。好發于頭面部特別是眼瞼周圍,也可出現在軀干和四肢。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少數可能伴有輕微瘙癢或觸痛。
2、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見邊界清晰的低回聲結節,內部回聲均勻。多普勒超聲顯示腫瘤內部血流信號較少。CT檢查能顯示腫瘤的大小、邊界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軟組織密度影。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評估腫瘤范圍和排除惡性腫瘤可能。
3、組織病理學
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鏡下可見腫瘤由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小葉組成,小葉內含有成熟的皮脂腺細胞。腫瘤細胞胞漿豐富呈泡沫狀,核小而圓。腫瘤周圍有纖維包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部分病例可見導管結構或鱗狀上皮化生。

4、免疫組化檢查
免疫組化染色有助于鑒別診斷。皮脂腺瘤通常表達上皮膜抗原和細胞角蛋白,不表達S-100蛋白。Ber-EP4染色陰性可與基底細胞癌鑒別。部分病例可進行脂肪染色如油紅O染色,顯示腫瘤細胞內脂質含量。
5、鑒別診斷
需要與基底細胞癌、皮脂腺癌、汗管瘤等疾病鑒別。基底細胞癌表面常有潰瘍和毛細血管擴張。皮脂腺癌生長迅速,邊界不清,細胞異型性明顯。汗管瘤多表現為多發小丘疹,病理檢查可見導管結構。對于不典型病例,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和病理檢查綜合判斷。

確診皮脂腺瘤后,若無癥狀且腫瘤較小可定期觀察。若影響美觀或出現不適癥狀,可考慮手術切除。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感染。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長期照射誘發皮膚病變。定期復查有助于監測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