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是一種通過內窺鏡觀察腸道內部的檢查方法,主要用于診斷和治療腸道疾病。腸鏡檢查主要有結腸鏡、小腸鏡、乙狀結腸鏡等類型,可幫助發現腸道炎癥、息肉、腫瘤等病變。

1、結腸鏡
結腸鏡是最常見的腸鏡檢查方式,通過肛門插入帶有攝像頭的軟管,可觀察整個結腸和直腸。結腸鏡能清晰顯示腸黏膜的細微變化,有助于發現早期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檢查前需進行嚴格的腸道準備,包括飲食控制和服用瀉藥。檢查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活檢或息肉切除等操作。
2、小腸鏡
小腸鏡主要用于檢查小腸部位的病變,分為經口和經肛兩種方式。經口小腸鏡可檢查空腸上段,經肛小腸鏡可檢查回腸末端。這種檢查對診斷小腸出血、克羅恩病等有重要價值。由于小腸較長且彎曲,檢查時間通常比結腸鏡更長,可能需要使用特殊設備輔助。
3、乙狀結腸鏡
乙狀結腸鏡主要檢查直腸和乙狀結腸部分,檢查范圍比結腸鏡小。這種檢查操作相對簡單,腸道準備要求較低,適合篩查直腸和乙狀結腸的常見病變。但因其檢查范圍有限,可能遺漏近端結腸的病變,通常作為初步篩查手段。

4、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是一種無創檢查方法,患者吞服帶有微型攝像頭的膠囊,膠囊隨消化道蠕動拍攝圖像。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檢查傳統內鏡難以到達的小腸部位,能發現小腸出血、腫瘤等病變。但膠囊內鏡無法進行活檢或治療操作,且存在膠囊滯留風險。
5、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結合了內鏡和超聲技術,能清晰顯示消化道壁各層結構及周圍組織。這種檢查對評估腫瘤浸潤深度、周圍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有獨特優勢,常用于消化道腫瘤、胰腺疾病的診斷。檢查前準備與普通腸鏡類似,但操作技術要求更高。

腸鏡檢查后應注意觀察是否有腹痛、便血等異常情況,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駕駛。飲食應從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休息,如有持續不適應及時就醫。定期進行腸道健康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特別是40歲以上人群或有腸道疾病家族史者更應重視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