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通過胃鏡檢查、24小時食管pH監測、食管測壓、鋇餐造影、組織活檢等方式確診。
1、胃鏡檢查:胃鏡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損傷程度。檢查前需禁食8小時,醫生將內鏡經口插入,評估食管炎分級并排除Barrett食管等并發癥。胃鏡下可見食管下段充血、糜爛或潰瘍等典型表現。

2、24小時pH監測:通過鼻腔置入pH電極記錄24小時食管酸暴露情況。檢查期間需正常飲食并記錄癥狀發作時間,當酸反流事件與燒心癥狀高度相關且DeMeester評分>14.7時可確診。該檢查能區分生理性反流與病理性反流。
3、食管測壓:采用高分辨率測壓導管評估食管蠕動功能和下食管括約肌壓力。檢查顯示食管體部收縮幅度<30mmHg或LES壓力<6mmHg時提示動力障礙。該檢查對擬行抗反流手術患者尤為重要。
4、鋇餐造影:患者吞服硫酸鋇后在X光下觀察鋇劑反流高度和食管蠕動模式。典型表現為鋇劑自胃向食管倒流,臥位時更明顯。該方法敏感性較低,但能發現食管裂孔疝等結構異常。
5、組織活檢:胃鏡過程中取食管下端黏膜進行病理檢查,用于鑒別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病理可見基底細胞增生、乳頭延長等反流性食管炎特征,出現杯狀細胞化生則提示Barrett食管。

患者檢查前3天應停用抑酸藥物以避免假陰性,檢查當日穿著寬松衣物。日常需避免高脂飲食、咖啡因和睡前進食,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可減少夜間反流。規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食管蠕動功能。反流癥狀持續存在時建議每1-2年復查胃鏡監測黏膜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