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營養液輸注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方案,主要方式包括腸內營養支持、腸外營養支持、階段性調整配方、監測并發癥及聯合營養評估。

1、腸內營養支持:
經鼻胃管或空腸造瘺管輸注營養液是首選方式,適用于消化道部分功能保留的患者。常用短肽型或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制劑,如百普力、能全力等。輸注時需從低速開始逐漸增量,溫度維持在37℃左右,避免腹瀉或腹脹。合并消化道梗阻時需暫停并調整管路位置。
2、腸外營養支持:
完全性腸梗阻或嚴重吸收障礙患者需采用中心靜脈輸注全腸外營養。營養液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劑及微量元素,需嚴格無菌配置。注意控制葡萄糖輸注速度不超過4mg/kg/min,定期監測血糖和電解質。長期使用需警惕膽汁淤積和肝功能異常。
3、配方階段性調整:

術后早期選擇低滲、低脂的短肽配方,恢復期過渡到整蛋白配方。惡液質患者需增加ω-3脂肪酸和支鏈氨基酸比例。合并糖尿病時選用緩釋碳水化合物配方。每2-3周通過人體成分分析調整蛋白質和熱量供給量,目標值為25-30kcal/kg/d。
4、并發癥監測:
腸內營養常見腹瀉、胃潴留,需排查滲透壓過高或細菌污染。腸外營養需監測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和代謝紊亂。出現高血糖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低磷血癥需補充甘油磷酸鈉。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周檢測前白蛋白和轉鐵蛋白水平。
5、聯合營養評估:
采用PG-SGA量表定期評分,結合CT測量的骨骼肌指數。營養支持團隊需包括臨床醫師、營養師和藥劑師。化療期間保證熱量增加15%-20%,放療期間重點補充谷氨酰胺。終末期患者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尊重患者進食意愿。

胃癌患者營養管理需貫穿治療全程。日常建議少量多餐,優先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蛋清,搭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粥、軟面條??蛇m量補充乳清蛋白粉,但需避免乳糖不耐受。進食后保持坐位30分鐘,睡前2小時停止進食。每周監測體重變化,記錄飲食日記供營養師評估。出現持續嘔吐或體重下降超過5%時需及時復診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