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痛經通常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常見病因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繼發性痛經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具體需根據病因制定個性化方案。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繼發性痛經最常見的原因,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隨月經周期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炎癥和疼痛。這類痛經多表現為經期下腹墜痛進行性加重,可能伴隨性交痛或不孕。治療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疼痛,或采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抑制卵巢功能。

子宮腺肌病由于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均勻性增大,痛經特點為經量增多伴逐漸加重的痙攣性疼痛。臨床常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減少月經量,嚴重者可能需要子宮切除術。
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經多與既往感染相關,表現為持續性下腹隱痛經期加重,可能伴有異常陰道分泌物。治療需針對病原體使用抗生素,如多西環素聯合甲硝唑,盆腔粘連嚴重者需手術松解。

其他少見原因包括子宮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等。若痛經突然加重或伴隨發熱、異常出血,需警惕盆腔膿腫等急癥,建議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