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活動受限的常見病因主要有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外傷、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1、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導致的慢性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關節軟骨磨損后,關節面變得粗糙不平,活動時會產生疼痛和摩擦感。隨著病情發展,關節間隙變窄,骨贅形成,進一步限制關節活動范圍。早期表現為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緩解,后期可能出現關節變形。
2、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滑膜組織。滑膜炎癥導致關節腫脹、疼痛,長期炎癥會破壞關節軟骨和骨質。特征性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受累,晨僵時間較長。關節逐漸出現畸形,如手指尺側偏斜、天鵝頸畸形等,嚴重影響關節功能。
3、關節外傷
關節周圍骨折、韌帶損傷、半月板撕裂等外傷可直接導致關節活動障礙。急性期因疼痛和腫脹限制活動,若治療不當可能遺留慢性功能障礙。關節內血腫機化、瘢痕形成、異位骨化等并發癥也會造成長期活動受限。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引發的炎癥反應。急性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明顯,患者常因劇痛不敢活動關節。反復發作可形成痛風石,破壞關節結構。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尤其好發于第一跖趾關節。
5、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關節,屬于慢性炎癥性疾病。早期表現為下腰部晨僵和疼痛,活動后改善。隨著病情進展,脊柱韌帶鈣化,椎體融合,最終導致脊柱強直。髖關節和肩關節也可能受累,嚴重影響患者活動能力。

對于關節活動受限患者,建議保持適度關節活動,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注意關節保暖。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若關節癥狀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接受規范治療,避免關節功能進一步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