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腔穿孔是指牙齒內部的牙髓腔因齲病、外傷或醫源性操作不當導致牙體硬組織缺損,形成與牙周組織相通的異常通道。

1、齲病因素
深齲未及時治療時,細菌侵蝕可造成牙本質大面積破壞,最終穿透牙髓腔頂部或側壁。患者常伴有冷熱刺激痛、自發痛等典型牙髓炎癥狀。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組織后,采用生物陶瓷材料或礦物三氧化物聚合體進行穿孔修補。
2、外傷撞擊
牙齒受到暴力撞擊可能導致牙冠折裂或牙根縱裂,引發髓腔直接暴露。常見于前牙區,伴隨牙齦出血和咬合痛。需根據穿孔位置選擇意向再植術、根尖切除術或拔牙后種植修復,同時配合錐形束CT評估損傷范圍。
3、醫源性損傷
根管治療中器械使用不當可能造成髓室底或根管側壁穿孔,多見于彎曲根管預備時。典型表現為器械突然落空感伴出血,X線片可見器械超出根尖孔。早期發現可采用顯微鏡下生物材料封閉,晚期穿孔需行牙周夾板固定或意向再植。

4、解剖變異
畸形中央尖、牙內陷等發育異常牙齒的髓腔形態特殊,髓角高位時日常咀嚼力即可導致穿孔。好發于下頜前磨牙,表現為長期咬合不適。需通過顯微根管治療配合三維影像導航進行精準修補。
5、繼發感染
長期未處理的穿孔會導致根尖周膿腫、牙周袋形成等并發癥。伴隨持續性跳痛和牙齒松動,需聯合根管再治療、牙周翻瓣術及引導組織再生術進行綜合治療。

發生牙髓腔穿孔后應避免用患側咀嚼,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潛在風險,對于存在深齲或隱裂的牙齒,建議盡早進行干預性治療。修復后牙齒需避免咬硬物,必要時制作全冠保護,并每半年復查根尖周愈合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