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動脈硬化可通過調整飲食、規律運動、控制危險因素、藥物治療和定期監測等方式實現。動脈硬化是動脈壁增厚、彈性減退的慢性病變,與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關。

1、調整飲食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如動物油脂、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攝入。適量食用深海魚類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
2、規律運動
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可分次完成。運動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進血液循環。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在醫生指導下制定運動方案。
3、控制危險因素
嚴格監測血壓,維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戒煙并避免二手煙暴露,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保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女性不超過85厘米。

4、藥物治療
遵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等他汀類藥物調節血脂。伴有高血壓者可選用氨氯地平片、纈沙坦膠囊等降壓藥。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可用于預防血栓形成。所有藥物均需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5、定期監測
每3-6個月檢查血脂四項、頸動脈超聲等指標。出現胸悶、肢體麻木等癥狀時及時就醫。建立健康檔案記錄血壓、血糖等數據變化。65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

改善動脈硬化需要長期綜合管理,除上述措施外,還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學會壓力調節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因長期精神緊張會升高血壓和炎癥水平。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誘發血管痙攣。烹飪時多用蒸煮燉等低溫方式,少用煎炸。可適量飲用綠茶,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但避免空腹飲用。合并多種慢性病患者應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定期到心血管內科隨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