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睪丸大小不一致在多數情況下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新生兒及嬰幼兒時期兩側睪丸發育速度可能存在差異,通常表現為一側睪丸體積略大于另一側,差異范圍在20%以內無需過度擔憂。

生理性因素主要與以下三種情況相關:胎兒期睪丸下降時間不同步可能導致暫時性大小差異;陰囊內提睪肌收縮頻率不一致會使睪丸位置動態變化;個體生長發育節奏差異使得兩側睪丸發育不同步。這些情況會隨著兒童成長逐漸趨于對稱。
需警惕的病理性因素包括鞘膜積液和腹股溝斜疝。鞘膜積液表現為單側陰囊無痛性腫大,觸診有囊性感,可能與鞘狀突未閉合有關;腹股溝斜疝可見腸管墜入陰囊,咳嗽時包塊增大,多因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未閉所致。這兩種情況通常伴隨陰囊皮膚緊繃、透光試驗陽性等特征表現。
觀察期間建議每月測量睪丸體積,采用排水法或專用測量器進行比對。若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診:大小差異持續增大超過3個月;較大側睪丸體積超過正常值2倍;伴隨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超聲檢查能準確鑒別生理性差異與病理性病變,對嬰幼兒安全無創。
極少數情況下需考慮睪丸腫瘤等罕見疾病,其特征為睪丸質地堅硬、增長迅速。但嬰幼兒睪丸惡性腫瘤發病率不足0.5/10萬,家長無需過度焦慮。定期兒童保健體檢可有效監測睪丸發育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