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可遵醫囑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克霉唑、制霉菌素等藥物。真菌感染可能由皮膚癬菌、念珠菌、曲霉菌等病原體引起,不同感染部位和病原體類型需選擇針對性藥物。

一、氟康唑
氟康唑適用于念珠菌性陰道炎、口腔念珠菌病等淺表或系統性真菌感染。該藥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固醇合成發揮作用,對隱球菌性腦膜炎也有治療作用。肝功能異常者需慎用,用藥期間應監測肝功能指標。
二、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對皮膚癬菌和部分深部真菌有效,常用于甲真菌病、花斑癬等治療。其脂溶性特點使其在角質層中濃度較高,但需注意與多種藥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應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
三、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主要用于皮膚癬菌感染,如手足癬、體股癬等。作為丙烯胺類抗真菌藥,通過抑制角鯊烯環氧化酶阻斷真菌細胞膜合成。口服制劑可能出現胃腸不適,局部用藥時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

四、克霉唑
克霉唑多用于外陰陰道念珠菌病和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劑型包括栓劑、乳膏等。該藥通過破壞真菌細胞膜通透性發揮抑菌作用,陰道給藥時應避開月經期,使用期間避免性生活。
五、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對念珠菌屬有高度活性,常用于口腔、消化道黏膜的真菌感染。口服不吸收的特性使其適用于腸道念珠菌病,局部用藥時需注意可能出現的接觸性皮炎等不良反應。

真菌感染患者除規范用藥外,需保持感染部位清潔透氣,避免搔抓導致擴散。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增強營養補充。治療期間禁止擅自增減藥量,足療程用藥可降低復發概率。出現紅腫加重、發熱等異常情況需及時復診,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聯合用藥或延長治療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