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眼底改變屬于常見現象。長期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由于眼軸拉長導致視網膜、脈絡膜等組織受到機械性牽拉,易出現豹紋狀眼底、視盤傾斜等結構性變化。

一、生理性眼底改變:
300度以下輕度近視多表現為視盤周圍弧形斑,因眼球后極部擴張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萎縮。這類改變通常不影響視力,但需每年檢查眼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日常可補充葉黃素、維生素A等營養素,增強視網膜抗氧化能力。

二、病理性眼底改變:
600度以上高度近視易并發黃斑區萎縮、視網膜劈裂等病變,可能與鞏膜膠原纖維異常、脈絡膜血流灌注不足有關,常伴隨視物變形、閃光感等癥狀。需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定期監測,必要時采用后鞏膜加固術或抗VEGF藥物治療。避免劇烈運動及眼部撞擊,降低視網膜脫離風險。

建議近視患者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日常保持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用眼時遵循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20英尺外物體20秒。飲食上多攝入藍莓、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控制甜食攝入以延緩眼軸增長。高度近視者應避免蹦極、跳水等沖擊性運動,夜間駕駛需警惕視野缺損征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