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通常由感染、飲食不當或腸道功能紊亂引起,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藥物。常用藥物包括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散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

蒙脫石散通過吸附腸道內的病原體和毒素發揮作用,適用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該藥物需空腹服用,與其他藥物間隔兩小時使用。口服補液鹽散能糾正脫水狀態,調節電解質平衡,特別適合兒童和老年人。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可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顯著。

細菌性腹瀉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如諾氟沙星膠囊或鹽酸小檗堿片。諾氟沙星對革蘭陰性菌效果較好,鹽酸小檗堿適用于輕中度腸道感染。病毒性腹瀉通常具有自限性,以對癥治療為主。
嚴重腹瀉伴隨發熱、血便或持續超過三天,建議及時就醫。脫水表現為口渴、尿量減少、皮膚彈性下降,需立即補充電解質。慢性腹瀉可能提示炎癥性腸病或腸易激綜合征,需進行腸鏡檢查。

飲食調整對緩解腹瀉很重要。建議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粥、面條,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品。適量補充鋅元素有助于腸黏膜修復,可食用香蕉、土豆等含鋅食物。保持手部衛生能有效預防感染性腹瀉。






